2019,你可能错过了哪些传播学中文译著?
2020-05-29 01:19:31
  • 0
  • 0
  • 1

来源:新传研读社 

本想在2020年的第一天推送我们的第二轮年终盘点——2019年出版的十本传播学译著。

然而,我们思前想后,咨询了若干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发现了一个难题:因为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如果把视野真的聚焦在传播学这个学科之内,让人忍不住推荐的译著,似乎凑不够十本……

糟糕。只能再拖延一天。

幸运的是,我们最终发挥了“传播学关心一切其他学科”的本质,调动自己的阅读经历,把这个范围推广到那些关注“传播”和“媒介”问题的书,亦或者那些可能对传播研究有启发的书籍,也统统混淆在内。如果再有什么挑选的原则,就是找一些有阅读快感,尽量不要那么艰涩的书。

本着这些标准,我们准备了十本“2019年中国图书市场中的传播学译著”,希望能为你提供一点阅读的线索。

1st

《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

作者:韩炳哲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简介:这本书是很多极其短小的散文组成的。读惯了长篇大论的哲学著作,再读韩炳哲,有点像看惯了电影,开始刷抖音一样。不过,这一比喻丝毫不是贬低韩炳哲的思想,实际上,这可能是2019年引入中文思想界的作者中,最让人惊艳的之一。限于篇幅原因,我们推荐的这本《在群中》,是相对比较薄的一本,如果你对韩炳哲感兴趣,还要去读读《精神政治学》,也许你会发现,韩老师非常善于把自己的几个核心观点,包装进好多本不同的书中。


2nd

《在逃:一个美国城市中的逃亡生活》

作者:爱丽丝·戈夫曼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简介:这本书应该被归入犯罪人类学的范畴。全书以民族志的方法深入描写了贫民社区中黑人青年的生活,以及他们与警察和法庭等权威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向我们揭露了美国黑人青年真实的生存现状。之所以在本期推送中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爱丽丝·戈夫曼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欧文·戈夫曼。她的作品难免让人好奇;第二,这本书在美国遭到了法律专业学者的抨击,认为她讲在书中讲的故事都是“编造”的。同时,这也引发了众多对于民族志方法的讨论。如果你对质化研究的真实性问题感兴趣,爱丽丝女士可以作为你了解这场争议的起点。


3rd

《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科学的机制视角》

作者:乔恩·埃尔斯特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简介: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89年,名字叫做Nuts and Bolts for Social Science,可以翻译成《社会科学的基本要素[螺母和螺栓]》,这个中译本是基于2015年的修订版本翻译而成。正如作者所说,这不是一本专著,“它比专著多了一些东西,又少了一些东西”。换句话讲,虽然这本书被放置在了重庆大学出版社的“万卷方法”之中,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方法”教科书,而是一本聚焦“方法论”层面的作品。这本书翻译的差强人意(一般有三位以上译者的图书,谨慎购买),若感兴趣,可以对照英文版阅读。除此之外,万卷方法系列还推出过另一本极好的作品:《社会学家的窍门》,夹带私货强烈安利一下。


4th

《优步:算法重新定义工作》

作者:亚利克斯·罗森布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简介:这本书听起来特别像讲创业的,或者说,特别像共享经济的畅销书。这恐怕是翻译的锅,其实它讲的恰恰是对共享经济的批判。主标题Uberland,恐怕是对Wonderland一词的挪用。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四年时间,超过5000英里的优步乘车里程、线上论坛研究、面对面采访优步高管等一手研究资料,详尽记述了纽约、多伦多等超过25座城市中大量网约车司机的故事,让人们可以了解到司机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及优步公司如何通过新的劳动雇佣模板、强调司机的企业家精神,从而逃避企业责任的。这本书对于近年来颇为热门的移动工作(mobile work)研究,可以说提供了一种典范。


5th

《广场与高塔:网络、阶层与全球权力竞争》

作者: 尼尔·弗格森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简介:21世纪被称为网络时代,但事实上,网络早已存在。从印刷术的诞生到网络社群爆发,在《广场与高塔》这本书中,弗格森通贯古今,以新奇的视角,为我们重铸了一个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网络。从神秘的共济会、辉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复杂的萨克森—科堡—哥达邦联、举世闻名的剑桥使徒网络,到现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推特和脸书,作者以一个个引入入胜的故事,激发我们重新观察这些网络的运作及其建构的世界,重新看待我们习惯已久的世界观和它潜在的不同面貌。在社会网络兴起、衰落、再崛起的历史中,作者用丰富的图表与数据为我们阐释了网络、聚类等不同概念,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旧权力与新社交网络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并通过对比,为读者提供有关网络演变史的另类省思。


6th

《后真相时代:当真相被操纵、利用,我们该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思考》

作者: 麦克唐纳

出版社: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简介:2016年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时间,“后真相”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并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在本书中,赫克托·麦克唐纳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他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作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上当受骗有时在所难免。唯有洞悉真相的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甚至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达成目标。


7th

《交往在云端: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

作者: 南希·拜厄姆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简介:互联网和移动电话颠覆了我们对于自身和人际关系的许多传统认知。说起它们对生活的影响,我们既焦虑、又兴奋。在《交往在云端》中,南希·拜厄姆为数字媒体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批判性的思考框架。本书并没有太多劝诫性的寓言故事,而是以研究数据为基础,帮助读者理解日常关系中的这些重要变化。《交往在云端》将学术研究和生活实例相结合,回答了类似下面这样的问题:中介化互动可以是温情和私人化的吗?人们在线上会撒谎吗?在线上建立的关系可靠吗?数字媒体会破坏我们的其他关系吗?整体而言,本书强调,只有理解了数字媒体的特质,以及发展、使用它们的社会语境与人际情景,这些问题才能得到解答。


8th

《卡斯特论媒介》

作者: 菲利普·霍华德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简介:推荐这本书并非它本身写得多么“经典”,而是因为这一系列《XX论媒介》的小书,对于初学者来讲,是很好的入门素材,除《卡斯特论媒介》之外,还包括《本雅明论媒介》、《海德格尔论媒介》、《齐泽克论媒介》、《吉特勒论媒介》、《维利里奥论媒介》等。这套丛书的翻译质量貌似不错,写得也比较浅显易懂。如果你对这些略显晦涩的学术大师望而却步的话,不如先从这几本小书读起。


9th

《硅谷之火:个人计算机的诞生与衰落(第三版)》

作者:迈克尔·斯韦因 & 保罗·弗赖伯格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简介:本书是一部微型计算机发展史,让读者了解整个20世纪以及至21世纪初计算机从兴起到鼎盛直至今天受到平板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冲击的整个过程,是一本集历史故事与小说风格于一体的硅谷纪传体书籍。最新第3版重新修订了全书内容,增加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几位大佬退出舞台后的计算机行业现状分析。对于个人计算机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读读看。


10th

《人行道王国》

作者:米切尔·邓奈儿 & 奥维·卡特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压轴推荐的作品仍旧来自人类学领域。这可能也是2019年人类学领域最“火”的一本中文图书,并且“火”得毫不意外。这本书把视角对象了在街头讨生活的人。他们在街上摆摊、睡觉、捡垃圾,游走在法律边缘,看似制造了混乱和威胁。但社会学家米切尔通过长达5年的参与式观察,深入街头人的生命世界,解释了人行道生活的社会结构和日常互动的逻辑。研究者对于这些边缘群体展示出令人敬佩的人文关怀,本书也获得了美国赖特·米尔斯奖。《街角社会》作者威廉·怀特评价说:“《人行道王国》延续了参与式观察的最佳传统。如果我仍在教书,我会让我所有的学生读读这本书。”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