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终结》:理解我们的世界
2017-04-08 11:21:44
  • 0
  • 0
  • 3

来源:狐说

作者:赵欣玢

(图片来自网络)

在20世纪后1/4期间,一场以信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改变了我们思考、生产、消费、贸易、管理、沟通、生活、死亡以及战争的方式。曼纽尔·卡斯特“信息时代三部曲”的前两卷则详细分析了这些结构变动的过程及其引发的宏观的政治与社会脉络的基本转化,而此“三部曲”的最后一卷《千年终结》则继续探索这一宏观转化,并试着将它们解释为几种具有信息时代特性的过程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结果:如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认同的建构、父权家长制与民族国家的危机等(P2)。

《千年终结》主要包含六部分内容:1.工业国家体制的危机及前苏联的崩溃;2.第四世界的兴起:信息化资本主义、贫穷与社会排斥;3.异常的联结:全球犯罪经济;4.亚太的发展与危机:全球化与国家;5.欧洲的统一:全球化,认同和网络国家;6.结论:理解我们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

一、新世界的开端

千禧年之交,一个新的世界正在成形。约在20世纪60年代末与70年代中,三个独立的过程同时发生:信息技术革命;资本主义和国家主义的经济危机及其随后发生的在结构、文化上的社会运动。这三个过程的互动则带来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巨大转变。

随着资本主义的再结构和一个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太平洋经济浮现,扩大了全球经济的范畴与规模(P194)。而信息化资本主义的强势趋势、不平等及贫困导致了社会排斥的发生,而被社会排斥的区域就形成卡斯特所谓的“第四世界”,例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地以及美国的“贫民窟”;其中有些人为了脱离自身的边缘性,就会铤而走险和全球犯罪挂钩,造成所谓的“异常联结”,推动全球犯罪经济的形成(P125-189)。相比而言,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证明国家主义的再结构非常困难(P52),而国家主义作为系统崩溃之后,资本主义在全世界更加兴盛。而最后作者不得不提到中国的发展。对此,卡斯特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关系资本主义”来分析全球经济中的中国(P279),并指出一个新资本家阶层已经在中国出现,他们主要由“官僚企业家”,也就是由他们对政府机构和财政的控制所产生并利用其资源管道的个体所构成(P284)。

然而,社会,并不是技术与经济的转化结构;同时期内,强大的社会运动在工业化的世界中几乎同时遍地开花。这些运动基本上是文化运动,所涌现的理念就是环境主义、女权主义、对人权的捍卫、性解放、种群平等与草根民主的来源(P323)。他们的文化以开放性为象征来操弄刺激技术的实践,建构了想象再现的新世界,发育成真实虚拟的文化(P324)。

以上技术革命、经济再结构,以及文化的批判则重新定义了生产、权力与经验关系,而使得一个新社会的出现。

(图片来自网络)

二、生产、权力与经验关系的转换

在这样一个新社会中,生产关系已经转变,生产力与竞争力成为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经济中的关键要素,而依照是否获得教育和获取更高教育的能力,劳动的生产者角色被区分为无标签一般劳工(generic labor)和可自我教育和设定(self-programmable)的劳工两种。同时,在这种信息化资本主义下,全球金融市场,以及它们的管理网络,成为真正的集体资本家(P327)。

此外,两项社会核心制度——父权制家庭与国家同时处于危急之中。民族国家的主权实体遭遇危机,由于资本的全球化、权力机构/制度的多边化,以及权威分散到区域与地方政府造成权力的新几何形势,或将造成一种国家的新形式:网络国家。而欧盟则是这种网络国家的最好例证,由于网络代表的是很多的节点而非一个中心,正如在欧盟中权力大小不同的各个国家,它们就像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一样相互依赖(P317)。而社会行动者,也恰恰可以利用这种不同层次间权力的竞争,将他们的利益与价值代表的机会增加到最大的程度。

(图片来自网络)

与此同时,随着妇女的斗争与性解放,父权家长制面临严重危机,从而引发了对家庭、性别关系、性欲特质以及伴随的人格特质等的根本重新定义(P332)。

这种生产、权力与经验关系的改变汇聚成社会的生活、空间与时间等的物质基础的转化。

三、社会的时间与空间等物质基础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范型下,绝大多数人,无论是在先进或传统社会都生活在地方里,并且感知他们的空间是以地方为基础的空间;但是,我们的社会是环绕着流动而建构起来的:资本流动、信息流动、技术流动、组织性互动的流动、影像、声音和象征的流动,因此我们社会的功能与权力是在流动空间里组织,其逻辑的结构性支配根本地改变了地方的意义与动态,导致信息时代的流动空间支配了人们文化的地方空间。

此外,无时间之时间成为社会趋势。无时间之时间产生于当某个既定脉络——亦即信息化范式和网络社会——的特征,导致在该脉络里运作之现象的序列秩序发生系统性扰乱之时,例如比秒还短暂的资本交易、弹性时间企业、可变的生涯工作时间、生命周期的模糊化,以及通过否定死亡而寻找永恒、瞬间的战争等等,借着科技淘汰了工业年代时钟时间的逻辑。

同时,建构出一个真实虚拟的文化。如作者在第一卷书中所示,真实的虚拟性,意指真实本身(人们的物质/象征存在)完全沉浸于虚拟意象的场景和伪装的世界里。所有种类的信息全部包藏于媒介之中,因为媒介变得十分全面、多样、富于延展性,使得媒介在同一个多媒体文本里吸纳了所有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这种以多种传播模式之数字化与网络化整合为基础的新沟通系统,其特性是一切文化表现的无所不包与全面覆盖。

以上一系列结构性的转变则带来了新的社会结构,即“网络社会”,因为它由生产、权力与经验的网络所组成,在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全球流动中建构出一种虚拟的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

四、社会变动的新大道

如第二卷中所载,对网络社会支配性模式的社会挑战一般以打造自主性认同的形式出现。这些认同置身于网络社会的组织原则之外。对抗技术崇拜、流动权力与市场逻辑,他们反对其存在、其信念及其遗产。由一开始,他们就引入一种另类的社会逻辑,不同于围绕社会支配性制度所营造的运转原则,这就是卡斯特发现的抗拒性认同的共同体(communes)的情况。民族主义、地方主义、种群分离主义与文化共同体和整个社会分裂,不是由下而上重建其制度,而是由内而外,以“我们是谁”对抗不属于集体一分子的那些人(P334)。

甚至是为了改变而动员的运动(proactive movements),其目的在于转化人们之间整个的社会关系,像女权主义;或是转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像环境主义(P334)。又如作者在第二卷书中所提到的例子,那些宗教的基本教义派,将自我界定为被排除者,他们以反抗为开端,想要通过暴力革命重新建构一个不同于排除性的全球计划,即以信徒的社区共同体重建神的永恒价值。

因此,在社会变动的新大道中,“我们”再也不是沉默的被支配者,“我们”是反对压迫的每一个个体,通过共筑“我们”的共同体,抵抗资本、权力与信息全球流动所设定的支配利益。

(图片来自网络)

五、越过这次千禧之后

贯穿全书,作者在对三卷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之后,又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阐述了越过千禧之后我们的世界会往哪些方向发展。

在21世纪,人类的劳动将用相当少的努力就可以生产得更多与更好;智力工作将在经济上最有生产力的部门替代体力劳动。因此信息化经济的成熟化,将可能释放信息技术革命的生产力潜力;同时,利用电信与信息处理力量的增加,全球经济有选择性地进一步扩展,但被排斥的人类的片段和区段则可能加剧“异常联结”,以不同的规则玩弄全球资本主义的游戏;但是全球经济将由一组相互之间网络化了的多边制度所治理,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为了全球资本主义的立场负责调节与干预(P337)。

而政治方面,全球地缘政治将由多边主义者共同经营,许多国家为了达到它们想要的目标,必须协同运动。像联合国与区域国际机构东南亚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或非洲国家团结组织,在国际的甚至是国家的冲突管理上有越来越重要的角色(P338)。然而,多边主义也面临来自美国的挑战,美国仍是世界上一个超级强权,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安全联盟将必须仰赖美国的力量,使得地缘政治也将越来越被决策的多边主义与执行这些决策的军事单位之间的基本矛盾所支配(P339)。此外,国家并为消失,只是在信息时代缩小了尺寸。它在地方与区域政府的形式下扩散,伴随它们的计划遍布世界,建立选区,与中央政府、跨国公司与国际机构协商,讨价还价(P340)。

至于人民,他们是,以及将会是,与权力的殿堂距离日远,同时父权制家庭与国家两大制度也面临危机;人民在其工作与生活中被个体化,在他们自己的经验上建造他们自己的意义,甚至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重建他们的家庭;当遭受集体威胁时,他们将营造共同体的避风港,在那个与时候,先知可能宣布新神的降临(P340)。

(图片来自网络)

而在书的末尾,卡斯特写道,假如遍及全世界的人们信息灵通、主动、能沟通;假如企业能承担其社会责任;假如媒体能变成使者而非信息;……假如人类遍及全球感觉到物种的团结;假如在我们之间已取得了和平;假如所有这些都因我们的信息灵通、有意识、分享决策而变得可能,而时间之河仍在流淌,或许我们能最终生活下去,爱同时被爱。而我认为,卡斯特提出的这些愿景正在一个个努力变成现实,而我们的世界,也在一天天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

[1] 曼纽尔·卡斯特著.千年终结[M].夏铸九、黄慧琦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